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8
一、学科简介
环球体育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于2003年获批,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从2009年开始,开展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本学科针对电子与通信系统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图像语音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化电子系统设计。本学科专业学位教育点已培养了一大批独立解决问题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学已有十多年教育历史。
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于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路与系统学科于2003年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教育点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15人。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博士点基金和部省科研基金项目30多项,其他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
二、培养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实际需求,培养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与工程管理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把握国内外电子与通信及相关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电子与通信领域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面向工业应用及社会需求,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式与学制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3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
2、全日制实行全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实行在职不脱产学习方式,集中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3、实行双导师制。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指导为责任导师,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4、 学分要求:
|
总学分 |
课程 总学分 |
课程类别 |
专业 实践 |
专题 讲座 |
开题 报告 |
学位 论文 |
公共 基础课 |
专业 必修课 |
专业 选修课 |
全日制 |
71 |
31 |
11 |
12 |
8 |
6 |
2 |
2 |
30 |
非全日制 |
71 |
31 |
11 |
12 |
8 |
6(免) |
2 |
2 |
30 |
四、课程设置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目录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试方式 |
备注 |
课 程 类 别 |
公 共 基 础 课 |
1600001M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春、秋 |
考试 |
必修 |
1600002M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春、秋 |
考试 |
1600004M |
基础英语 |
3 |
48 |
春、秋 |
考试 |
B1600000M |
工程数学 |
3 |
48 |
春、秋 |
考试 |
1600006M |
研究生创业课程 |
1 |
16 |
春、秋 |
考查 |
1800008M |
工程伦理 |
1 |
16 |
春、秋 |
考试 |
1600005M |
研究生创新课程 |
1 |
16 |
春、秋 |
考查 |
选修 |
专 业 必 修 课 |
B1609301M |
高等电子电路 |
2 |
32 |
秋 |
考试 |
至少修12学分 |
B1609302M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03M |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04M |
现代通信原理与应用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05M |
通信网络工程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06M |
软件无线电技术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21M |
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08M |
射频与微波工程 |
2 |
32 |
春 |
考试 |
专业 选 修 课 |
B1609309M |
工程设计(1) |
2 |
32 |
秋 |
考查 |
全日制必修 |
B1609310M |
工程设计(2) |
2 |
32 |
春 |
考查 |
B1609307M |
天线设计与应用 |
2 |
32 |
秋 |
考试 |
全日制至少修 4学 分, 非全日制至少修8 学分 |
B1609311M |
随机信号分析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12M |
工程英语 (2)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13M |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应用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14M |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15M |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16M |
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应用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17M |
视频图像处理技术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18M |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 |
2 |
32 |
秋 |
考试 |
B1609319M |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20M |
高等数字信号处理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22M |
工程电磁兼容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23M |
电子与通信工程技术应用专题 |
2 |
32 |
春 |
考试 |
B1609324M |
简单深度学习与视觉应用 |
2 |
32 |
秋 |
考试 |
注:1)跨学科攻读的硕士生,须根据本人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2门(不计学分)。
2)工程设计(1)、(2)为必选学位方向课,内容可以是产品设计、新技术应用、工程(初步)设计、项目设计、程序设计等。每个工程设计均由导师组织,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时间不得少于2周。每个工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整。必须撰写完整、规范的设计报告,并经答辩验收后方可获得学分。
五、必修环节及要求
1、开题报告(2学分)
开题报告的选题必须符合领域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特点,研究生必须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领域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评审由院(系)组织公开进行(保密论文除外),评审小组成员3~5人,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并按优、良、中、不及格四级评分,其中优的比例不超过15%,中与不及格的比例不少于10%。凡通过开题报告者,应填写《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以归档备查,并记2学分。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公开报告会举行后一个月内对评审意见提交书面答复报告。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由评审小组做出终止培养或允许重新开题决定。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报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重新开题应在3个月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开题报告时间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2、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生应提交学位论文中期报告,由院(系)组织考核小组公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保密论文除外)。中期检查时间距离答辩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综合能力、课程学习完成情况、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通过中期检查的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未按时提交中期报告者以及中期检查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非全日制专业免修。
专业实践的内容包括科学研究、专业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作为专业实践的必修环节,所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不少于2个工程项目设计实践,时间规定为2周;指导老师为本学科各方向专任教师,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5人。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提交《环球体育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完成1篇不少于3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并在本专业领域内进行交流。报告内容包括专业实践的主要内容、主要成果及收获等。专业实践考核由院(系)负责组织,由3位以上校内外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学生本人汇报专业实践工作,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专业实践成绩,经院(系)审核通过后,给予相应的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硕士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对专业实践环节免修。
4、专题讲座(2学分)
讲座由学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或专业人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参加6次以上专题讲座,记2学分。每次参加专题讲座应有书面记录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学位前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具体形式以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为依据。论文撰写应符合《环球体育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字数一般为3万字以上。
1、以应用基础研究形式提交学位论文时,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广泛并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关于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近3年国内外期刊论文不少于6篇。
2、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公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等。
3、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论文形式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5、以设计形式提交学位论文时,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及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撰写规范。
申请学位时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参照环球体育研究生院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